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條運河邊的一座三層閣樓中有一間密室,是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避德國
納粹的地方。 1942年,13歲的安妮 隨家人來到密室避難,度過了25個月的“昏暗”生活。
{圖一} 安妮姊妹的房間
安妮密室位於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號,這裡目前已被開闢為“安妮·弗蘭克紀念館”。
建築由兩部分組成——前面的四層小樓和與它相連的三層小閣樓。兩座建築物由全封閉通道連接,
從正面看不到閣樓,“密室”就隱藏在閣樓裏。當年,安妮與父母、姐姐以及另外4個猶太人就躲在這
裡度過了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,她用日記詳細描述了“密室”生活。
推開漆黑厚重的大門,樓下是安妮紀念館,墻上挂著許多由安妮爸爸拍攝的照片和文字說明。
“白天,我們不得不低聲說話、小心地挪著腳步,不然會被庫房管理員發現……”墻上的《安妮日記》
摘錄預示著令人窒息的恐懼。
沿著又窄又陡的木樓梯來到二層,一個木製活動書架掩蓋了外界通往密室的惟一通道。我挪開
書架,墻上赫然出現一個門洞,密室就在裏面。
鑽過低矮的洞口,裏面是兩間狹小的臥室,安妮和姐姐的房間只有八九平方米。長久以來屋內
陰森灰暗,窗簾蓋著沒有一絲光線。
房間兩側各有一張床,姐姐的是木質單人床,安妮的則是金屬行軍床。安妮的床邊是一張桌子
和一把椅子,桌上有一個小書架,安妮就在這裡看書學習和寫日記。書架上有幾本書和紙張,桌子
上有一盞小檯燈、一把小剪刀、一個膠水瓶、幾支鋼筆和鉛筆等文具。
{圖二}密室就隱藏在書架的後方
安妮多麼盼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,可是她不能改變什麼,她惟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“畫板”!
安妮在日記中寫道,“我們的小房間看起來很簡陋,多虧爸爸帶來了電影雜誌和明信片,看,我現
在已經把光禿禿的墻變得五彩斑斕!”對安妮來說,這些照片代表著外面的世界。
安妮臥室門的背面,劃著數十條鉛筆印,旁邊注有日期,這是安妮父母記錄安妮姐妹身高的地
方。在25個月裏,安妮長高了近10釐米。
安妮父母的臥室更小,墻上挂著一幅退色的自製地圖,上面用紅藍兩色標著表示納粹軍隊和盟
軍行動路線的線條,那是安妮的父母一邊聽廣播一邊畫的。臥室外的拐角處是廁所,“噓——不要
用水了,不要衝廁所,不要在房間走動……”在這裡,我仿佛聽到了安妮的媽媽一遍遍地叮囑她。
花格日記本是她的生日禮物
“整個冬天,媽媽和姐姐輪流穿三件同樣大小的內衣,可是我的太小了,都蓋不過肚皮。”“電臺
報道一些猶太人被趕進毒氣室……我怕極了!”在樓下的展覽廳裏,我看到了《安妮日記》原件。日
記本為紅灰白三色,花格布料封皮,有一個精巧的金屬拉扣,這是安妮13歲生日時父親送給她的禮
物。它伴隨安妮度過兩年零一個月的密室生活。她在日記本中貼上一些舊照和畫片等,在一旁寫下
說明。看著本上的字跡,我仿佛看到那個生動的猶太少女,時而興奮調皮,時而恐懼無助。
安妮的理想是在戰後成為作家或記者,她希望能將密室裏的故事發表出來。但是,不幸的安妮在
盟軍勝利前三周死於集中營,她沒能看到自己的日記發表。
掩護人保存下日記和影集
1944年8月4日,由黨衛軍控制的德國警察局接到匿名電話:有猶太人藏身於普林森格拉赫特街
263號。8名藏匿者全被逮捕。每天為他們送食品及生活用品的掩護人梅普·吉斯匆匆趕到密室,拾起
地上的安妮日記和兩本影集,迅速鎖在櫃子裏。
1944年9月3日,安妮一家等80多個猶太人被押上“死亡列車”。到達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當天,
就有50多人被趕進毒氣室慘遭殺害。安妮一家倖免于難,但被強行分開,安妮和姐姐被押到貝爾
森集中營。1945年春,集中營爆發斑疹傷寒,安妮和姐姐相繼患病死去,安妮死時只有15歲。3
周後,英國軍隊攻佔了漢諾威,隨後解放了這座集中營。
戰後,躲在密室的8個人中惟一的倖存者——安妮的父親回到阿姆斯特丹,從彌普·基斯那裏拿
到女兒的日記,于1947年6月25日出版了書名為《密室》的安妮日記。這本書被譯成60多種語言,
封面上是一臉燦爛笑容的安妮,讓人感覺不到一絲密室內的昏暗。
新聞背景
安妮·弗蘭克于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。她4歲時,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濁浪席捲全
國。安妮一家逃往荷蘭阿姆斯特丹。
1940年5月10日淩晨,德國納粹軍隊突然向荷蘭發起進攻,5月15日荷蘭宣佈投降。猶太人能
逃的設法逃亡,逃不了的有的選擇自殺,有的選擇藏匿,安妮一家選擇了後者。1942年7月6日淩
晨,安妮一家四口和另一猶太家族梵·佩爾斯一家三口,在掩護人彌普基斯帶領下來到“密室”藏身。
引用 http://big5.ce.cn/culture/memory/200611/17/t20061117_9476093_1.shtml
http://big5.ce.cn/culture/memory/200611/17/t20061117_9476093_2.shtml
資料收尋: 黃莉惠 整理:黃莉惠,鄭佳玲